改則縣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(qū),地處西藏西北部、阿里地區(qū)的東部、藏北高原腹地。東與那曲市的雙湖、尼瑪縣相接,東南與措勤縣相連,南與日喀則市的仲巴縣毗鄰,西與革吉縣、日土縣接壤,北以昆侖山為界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交界。東西長450公里,南北寬670公里,總面積13.558萬平方千米,是阿里地區(qū)面積最大的一個純牧業(yè)縣,約占阿里地區(qū)總面積的2/5。改則縣轄1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。共有1個社區(qū)、49個行政村,政府駐地在改則鎮(zhèn)。改則縣戶籍人口為26735人。改則縣常住人口為25327人。S301和216國道(中心是新藏公路二線)通過本縣。
【行政區(qū)劃】
改則縣轄1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:
鎮(zhèn):改則鎮(zhèn)
鄉(xiāng):物瑪鄉(xiāng)、先遣鄉(xiāng)、麻米鄉(xiāng)、洞措鄉(xiāng)、古姆鄉(xiāng)、察布鄉(xiāng)
【建置沿革】
清初順治年間,改則境內(nèi)先后形成了改則本、幫巴部落、色果部落三大部落。改則本、色果部落屬噶夏政府和達賴喇嘛轄區(qū)。 康熙十九年(1680年),五世達賴派噶丹次旺進軍阿里,擊敗拉達克軍隊?滴醵迥辏1686年),建立了阿里噶爾本政府。幫巴部落隸屬噶爾本轄區(qū)。此后,隨著改則境內(nèi)部落的不斷興起壯大,到改則本第三代頭人貢布頓珠后期(1925年)改則本頭人受封為世襲四品官,改則本相當于宗級。 1949年前,改則境(包括措勤)除了幫巴部落、改則本、色果部落(后分為色果羅瑪部落,色果江瑪部落)外,還有羅美部落、秋夏部落、露途部落、下瑪部落、強圖部落、那讓部落、江讓部落、秋夏老部落、赤瑪部落、雄瑪部落、塔爾美部落、塔爾計部落、巴果部落、參朵部落、江都部落、江美部落、白爾寺部落、東果江瑪部落、昂無部落、偏吉部落等大小二十多個部落。最早的色果部落在距今約900年以前就已居住在改則麻米一帶,是最早活動在改則境內(nèi)的部落。改則本、幫巴部落等部落大多由青海、昌都等地遷徙而形成。 1950年8月29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進藏部隊獨立騎兵師一團一連(先遣連)在團黨代表李狄三的率領(lǐng)下抵達改則西北扎麻芒保(在今先遣鄉(xiāng)境內(nèi))地區(qū)。 1951年5月6日,獨立騎兵師二團副團長安志明率領(lǐng)后續(xù)部隊進入阿里。 1959年3月,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公然撕毀十七條協(xié)議,發(fā)動全面武裝叛亂,改則東南局部地區(qū)發(fā)生武裝叛亂,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(qū)第十一師三十三團進駐改則平息叛亂。 1960年10月,改則縣人民政府成立。
【地理環(huán)境】
位置 改則縣位于西藏阿里地區(qū)東部,藏北高原腹地。東與那曲市的雙湖、尼瑪縣相接,東南與措勤縣相連,南與日喀則地區(qū)的仲巴縣毗鄰,西與革吉縣、日土縣接壤,北以昆侖山為界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交界。東西長450公里,南北寬670公里,總面積13.558萬平方千米,約占阿里地區(qū)總面積的2/5。
地貌 改則縣地處南羌塘高湖盆區(qū),均為高山河谷地帶,無平原。山勢平緩,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。境內(nèi)主要有山脈有昆侖山、隆格爾山、夏康堅、達日龍、波雜、查多崗日等,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。全縣平均海拔4700米,最低海拔4356米。最高峰瓊木孜塔格峰,海拔6962米。
氣候 改則縣屬高原亞寒干旱高原季風型氣候。干旱,多大風,晝夜溫差大,日照時間長。以隆仁為界,南北朝氣候差異較大。年平均氣溫-0.2℃,1月平均氣溫-12.8℃,極端最低氣溫-44.6℃(1987年12月);7月平均氣溫11.9℃,極端最高氣溫26℃(1979年6月),平均氣溫日較差14℃左右。年平均日照3168小時。年平均風速4.3米/秒,最大風速36米/秒,年出現(xiàn)17米/秒的大風日數(shù)平均為46天。年均降水量189.60毫米,年極端降水量最大295.8毫米(1977年),年極端降水量最小84.5毫米(1982年),年降雪日60天左右。有冰雹、積雪、干旱、風沙等災(zāi)害性天氣。
水文 改則縣境內(nèi)分布有大量冰川,河流(均為內(nèi)流河)、湖泊、溫泉和豐富的地下水。境內(nèi)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侖山脈、夏崗堅、藏薩崗日、瓊布崗拉、昂龍崗日山脈等,總面積約7200萬平方米。水質(zhì)良好,是境內(nèi)河流、湖泊、泉水的重要補給源。境內(nèi)較大的河流(總長在20公里以上的)有12條,湖泊面積在6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4個,其中絕大多數(shù)為咸水湖。黑石北湖為境內(nèi)最高的湖泊,湖面海拔5048米。境內(nèi)散布了大小逾30個(已探明的有26個)溫泉。比較大的有夏崗堅溫泉、康托微溫泉、溫泉湖溫泉、高溫泉、鴨子湖西微溫泉等。
【交通運輸】
改則縣已形成以隆仁為中心的交通運輸網(wǎng)絡(luò)。安獅公路貫穿改則縣境,各區(qū)、鄉(xiāng)均通公路,通車里程已達1000多公里。
【風景名勝】
夏崗江雪山
夏崗江雪山位于洞措鄉(xiāng)境內(nèi),距縣城約100公里。雪峰終年積雪,與日月相映成輝。雪山底部有溫泉,可開發(fā)利用。
麻米湖
麻米湖位于麻米鄉(xiāng)境內(nèi),距縣城90公里。麻米湖是傳說中的瑪旁雍措的右眼,是境內(nèi)知名的圣湖之一。
北部生態(tài)旅游景區(qū)
北部生態(tài)旅游景區(qū)(察布鄉(xiāng)、先遣鄉(xiāng)、古姆鄉(xiāng))分布著大量的高原湖泊、草甸、雪山和野生動物資源,是探險、科考、觀光的理想去處。在北部羌塘自然保護區(qū)內(nèi),成群結(jié)隊的藏野驢、悠閑自得的藏羚羊、藏原羚、還有雄壯威武的野牦牛,野生動物與牧人的炊煙、廣袤的高原形成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天然畫卷,是境內(nèi)開發(fā)生態(tài)旅游的主要區(qū)域。
先遣連遺址
位于先遣鄉(xiāng)境內(nèi),距縣城約140公里,距先遣鄉(xiāng)人民政府所在地5公里。遺址范圍含先遣連冬季駐地、夏季駐地、工事、紀念碑等約50平方公里。在先遣鄉(xiāng)境內(nèi),還有被當?shù)厝罕娒麨榻鹬槔实南惹策B走過的小路遺址。先遣連遺址是境內(nèi)開發(fā)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人文景觀。
麻米寺
麻米寺位于麻米鄉(xiāng)古昌山谷中,距今有近800年歷史,是境內(nèi)歷史最悠久的藏傳佛教寺廟之一。麻米寺依山而建,有修行普巴(山洞)1處,有經(jīng)堂、僧舍、佛塔等寺廟建筑,寺藏有藏傳佛教經(jīng)文、經(jīng)書等典籍。是了解改則藏傳佛教文化的窗口。
扎江寺
扎江寺位于改則鎮(zhèn)境內(nèi),距縣城15公里,是境內(nèi)規(guī)模較大的寺廟之一,屬噶瑪噶舉派。寺廟外圍有規(guī)劃整齊、規(guī)模宏大的曲登群(佛塔),寺院建筑風格獨具西藏藏傳佛教寺院建筑的特征,融合了藏漢兩種建筑特點。寺廟西南約3公里處有天葬臺一處,是了解藏民族喪葬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。
【歷史文化】
色果民俗 色果民俗是境內(nèi)部落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獨具特色。在色果部落眾多的民俗文化中,其在部落時期的獨特的婚俗和森果婦女服飾,是研究和了解色果部落文化的重要窗口。色果部落包括森果強瑪部落和色果羅瑪部落,居住在今物瑪鄉(xiāng)和麻米鄉(xiāng)境內(nèi)。表親(表兄妹等)通婚是色果部落婚俗的獨有特征,色果女裝是境內(nèi)獨具特色的服飾之一,通常采用氆氌、羊皮為材料,配有鮮艷的青、紅、藍、綠、黃、黑、紫等七色,再配上各類首飾,刀具,象征彩虹,是色果婦女自然崇拜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色果婦女服飾分有袖和無袖兩種,傳說是從格薩爾王的妃子升天時的著裝演化而來。
色果服飾 色果服飾乃改則縣各部落服飾中較有特色的服飾之一。無論有袖或無袖之服裝,后均輟紅、黑、藍、青、綠五色。五色代表彩虹,象征其對彩虹的一種原始崇拜(注:彩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代表仙女)。
歌舞 受游牧生活的影響,改則民間歌曲(下稱民歌)高亢、豪放粗獷、以歌生活為主。情歌真摯、細膩,以歌對愛情之向往,對情人的摯愛。歌詞簡潔明快,朗朗上口。用本地藏語方言傳唱。此外,受藏傳佛教影響,歌詞多用比喻(用宗教法器等作喻體)等手法。 改則一帶歌舞大都是歌和舞的結(jié)合,歌曲可分為“雄魯”(普通歌曲)、“魯夏”(對歌)、“昌魯”(流浪歌)、“啦魯”(情歌)等四大類。舞蹈以集體舞蹈為主,最為普遍和具有代表性的是“鍋莊舞”,由很多人圍在一起,手拉手,隨節(jié)奏轉(zhuǎn)身、轉(zhuǎn)圈、跺腳、蹬跳。舞蹈動作舒展,以手和腳的動作為主。一般雙手隨節(jié)奏向上或向下自然伸展,腳隨節(jié)奏順時針移動,移動時伴隨各種腿部動作。舞蹈時,且歌且舞,大多數(shù)歌舞節(jié)奏明快,曲調(diào)高亢,男女合聲,場面壯觀。 改則民歌主要有《幸福吉祥贊歌》、《牧人贊歌》、《牧歌》、《對歌》、《祝福歌》、《雄魯》、《昌魯》、《啦魯》等,還有一些沒有名字的歌曲;流傳下來的諺語有30余句,如:山羊放頭上,羊糞拉臉上。(喻不聽尊重);民間故事主要有《海螺之子》、《窮人娶仙女》、《勇敢的維色占堆》、《任勞的兔子》、《勇敢的牧人》等;文物古跡主要有熱加索康巖畫遺址、列石遺址、祭壇遺址、墓葬遺址、扎麻芒保革命遺址、麻米寺、扎江寺、洞措拉康、羅布拉康等。
【榮譽稱號】
2020年6月30日,改則縣入選“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(qū)分縣名單”。 2021年11月,被表彰為西藏自治區(qū)雙擁模范城(縣)。
|